拉絲線材工藝-酸洗
酸洗
一、目的:除去線材表面的氧化膜,并且在金屬表面形成一層磷酸鹽薄膜,以減少線材抽線 以及冷墩或成形等加工過程中,對工的擦傷。
二、作業(yè)流程:
(一)、酸洗:將整個盤元分別浸入常溫、濃度為20-25%的三個鹽酸槽數(shù)分鐘,其目的是除 去線材表面的氧化膜。
(二)、清水:清除線材表面的鹽酸腐蝕產(chǎn)物。
(三)、草酸:增加金屬的活性,以使下一工序生成的皮膜更為致密。
(四)、皮膜處理:將盤元浸入磷酸鹽,鋼鐵表面與化成處理液接觸,鋼鐵溶解生成不溶性 的化合物,附著在鋼鐵表面形成皮膜。
(五)、清水:清除皮膜表面殘余物。
(六)、潤滑劑:由于磷酸鹽皮膜的摩擦系數(shù)并不是很低,不能賦予加工時充分的潤滑性, 但與金屬皂(如鈉皂)反應(yīng)形成堅硬的金屬皂層,可以增加其潤滑性能。
酸洗
鹽酸溶液濃度一般控制在5%~25%。每天開始工作前要檢查酸洗液濃度,并檢查每槽酸液位,當(dāng)酸槽液位不夠時,需根據(jù)酸槽濃度添加酸或加水,補充到所需液位;當(dāng)亞鐵粒子濃度較高時,一般不再加入新酸。當(dāng)酸液濃度小于5%,氯化亞鐵含量大于150克/升時,需更換新酸。
三個鹽酸槽中配置不同濃度的鹽酸,分別為5%<低濃度≤10%,10%<中等濃度≤20%,20%<高濃度≤25%,線材經(jīng)過酸池順序為低濃度到中等濃度再到高濃度酸液,對后中碳合金鋼只在低濃度和中等濃度酸液中酸洗。酸洗時間與溫度、酸液濃度、氧化皮厚度形態(tài)及盤料的粗細等有關(guān),具體酸洗時間根據(jù)實際情況而定。